导语
福建一男子因疏忽将50年茅台错当15年茅台卖给客户,客户收到后却表示已将高档酒喝掉,无法退还。面对数万元损失,卖家诉至法院,但这一纠纷的焦点在于客户是否知情,以及如何证明双方责任。
案情回顾
2023年,一位福建烟酒行负责人张某接到老客户的订单,订购了一批年份茅台,包括50年一箱、30年两箱、15年两箱。张某将订单交由店员负责配货和发货,但未进行核对。
数日后,店员发现发货出现重大失误:50年茅台多发了一箱,而15年茅台少发了一箱。两种年份茅台差价高达8万元。
张某随即联系客户确认货物情况,要求客户拍摄酒瓶编号以确认是否收到了错误年份的茅台。然而客户却表示,酒已喝掉,包装和酒瓶编号已处理,无法提供任何证据。
张某试图协商解决,提出补偿差价或其他办法,但客户坚持认为自己未察觉年份问题且酒已消费,拒绝退还或补差价。无奈之下,张某将客户诉至法院,要求返还高年份酒或支付差价。
法律解读
1. 错发货物是否免除客户责任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18条:因一方过错导致对方利益受损的,应承担相应责任。张某因疏忽错发高年份酒,需对自身失误承担部分责任。然而,这并不免除客户在获益后返还或补偿的义务。
2. 不当得利返还义务
《民法典》第122条规定,因他人错误获得的利益,受益人应返还不当得利。本案中,客户因商家失误获益,若未消费酒品,则有义务退还或补偿。然而,若客户确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,则返还条件可能不完全成立。
3. 举证责任与善意取得
在民事诉讼中,原告需举证证明对方“知情”并“未消费”以支持自身主张。若客户能证明自己善意取得,且酒已消费,则有可能被认定为无责任。本案中,商家未能提供客户知情的直接证据,因此面临举证不足的困境。
4. 法院判决分析
法院认为:
·张某的失误直接导致高价值酒被错发,属于过错行为;
·客户称不知情并已消费,商家无法证明客户恶意获益,无法强制追责;
·法院最终判决客户无需补差价,张某自行承担损失。
案件看法
网友对此案件展开热烈讨论,以下为部分观点:
1.网友A:买茅台的客户会不懂年份价值?说不知情可能性不大,商家太大意了!
2.网友B:发错货是商家责任,客户不知情消费无法退还,法院判决合理。
3.网友C:这起案件提醒商家,一定要核实货物细节,避免类似失误造成损失。
免责声明: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,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,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