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五粮液又公开打假,作为国内知名高端白酒品牌,五粮液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,维权打假自然是势在必行。
可是打假之路,举步维艰,比如这一次,五粮液就有点“怂”了。
五粮液在最新发布的告知书中明确指出,通过免费鉴定消费者在线上平台购买的148瓶产品,12%为假冒产品。
并强调,据消费者提供的购买凭证,发现假冒品中的77%,也即14瓶,来源于某大型电商平台“百亿补贴”频道中的店铺。其余4瓶来源于其他电商平台中的店铺。
文中,五粮液并没有点名,是来自哪家电商平台。要知道,三大头部电商平台均有“百亿补贴”。难道,这次的假酒三家平台均有涉及?
不过,五粮液的告知书中有一句话:以上售假店铺均非该公司公布销售渠道中的店铺。
今年“315”前夕,五粮液就发布过一次声明,也就是这个时候,公开表示五粮液没有在“拼多多”平台开设“五粮液官方旗舰店”,也没有授权任何商家在“拼多多”平台开设的店铺名称中使用“五粮液”。
所以,尽管没有“点名批评”,大家也都明白,这一次打假的矛头,又是指向拼多多。
那么,为什么像在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上,假酒屡打不掉?为什么五粮液气势不再强硬?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分析。
第一方面,毋庸讳言,在中国经济处于当前艰难困苦的严峻形势下,作为中高端的白酒,五粮液一定是有很多库存的。
那在成品酒高库存的状况下,经销商不得不在表面上,严格按照五粮液的价格管控进行合作,遵守市场规则。当经销商既要遵守规则,又要想办法清理库存的时候,一些倒货的渠道,包括电商平台,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,其中就包括了拼多多这样的平台。
但是,如果按照原有的价格体系,是绝对不可能进入拼多多这样的平台进行销售。
因为,这不符合拼多多的经营模式,所以,经销商必须要实现低价销售。这个时候,自然会有一些第三方出来,从五粮液的经销商那里采购产品,拿到拼多多去销售,他们那货的成本,也不会太低,至少是经销商加过点数的。
那么,这些第三方又如何能实现在拼多多卖800多,甚至700多呢?除了所谓的“百亿补贴”之外,其中一定有掺杂假的,或者高仿的五粮液。
曾经有商户披露,有些商户就是通过“5+1”的方式,即5瓶真酒、1瓶假酒(高仿)的方式,能让一箱白酒腾出来至少几百元的利润空间,“如果不是专业人士,很难在真酒中分辨出那瓶假酒。”
就是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,让一些商家不得不铤而走险。
第二方面,就要说一说拼多多了。
让我们先看一看21年到23年,拼多多三年的年报。
21年拼多多全年营收900多亿,22年达到1300多亿,23年飙升至2400多亿,恰好这三年是中国经济的艰难时期,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廉价商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降级,拼多多的商业模式随之出现。
显然,拼多多采用的就是以廉价销售为手段,容留假货的商业模式。假如这样的商业模式不成立,拼多多也不会存在。
也就是说,电商平台管理不力,甚至是纵容,有意利用假冒产品吸引流量,让假酒有了生存的空间。再加上电商平台取证难、维权难,消费者缺乏专业鉴定知识等,更是让那些售假的商家有恃无恐。
所以,如何让正当经营的企业有维护正当权利的途径,如何打造健康有利的商业环境,如何实现共荣共生,已成为成为酒企与电商平台之间亟待解决的新命题。
当然,这条路同样任重而道远。
第三点,就要从五粮液本身说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