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十一的狂欢购物潮刚刚退去,还沉浸在销售奇迹中的酒水行业,突然被五粮液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,炸醒了整个行业。11月13日,星期一,一个工作日的清晨,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,赫然发布了一份名为《致五粮液消费者的告知书(二)》的重要文件,正式拉开了五粮液品牌打假行动的序幕,这无疑是打响了维护自身品牌声誉的第一枪。这份告知书的内容,披露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:五粮液对消费者在线上平台购买的148瓶五粮液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质量鉴定。鉴定结果触目惊心,竟然有18瓶产品被确认为假冒伪劣产品,假酒比例高达12%,这无疑是对五粮液品牌形象的严重损害。更令人匪夷所思,也更令人担忧的是,在这18瓶假酒中,有14瓶,也就是将近八成的假酒,竟然都来自某知名电商平台大力推广和消费者信赖的「“百亿补贴”」频道。 这无疑是对该平台信誉的巨大打击,也让消费者对「百亿补贴」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。其余4瓶假酒则分散在其他几个不同的电商平台,这表明假酒问题并非个案,而是涉及到整个电商生态。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,五粮液严正声明,这些售卖假冒五粮液产品的店铺均未获得五粮液官方的授权,也并非五粮液正规的销售渠道。
五粮液打假风暴的余波震荡到了线下。敏锐的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发现,广州一些五粮液专卖店已经行动起来,纷纷开展真假五粮液鉴定活动。有的店员甚至在朋友圈晒出活动照片,引发热议。记者走访调查发现,一些门店门口赫然摆放着「真假五粮液鉴定」的展架,吸引了不少忧心忡忡的消费者前来咨询、鉴定。消费者拿着自己购买的五粮液,焦急地向店员询问真伪,店员则耐心讲解鉴定方法,提供专业鉴定服务。现场气氛热烈,足见消费者对五粮液真伪的担忧。事实上,这并非五粮液首次就电商平台售假问题发声,早在11月2日,五粮液就发布了第一份消费者告知书,提醒消费者在官方渠道购买并索要发票。今年3月,五粮液也曾就此发声。而剑南春在10月也发布了类似声明,可见高端白酒品牌都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和消费者利益。
双十一硝烟刚散,电商平台却又暗流涌动。敏锐的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发现,一些酒类店铺在「双十一」后悄悄地进行了一些调整。部分店铺在商品详情页中添加了「经销商身份证明书」,试图证明其货源的合法性;还有一些店铺则直接在产品图片上标注「官方授权」,以此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。这些举动,无疑是对之前五粮液打假事件的一种回应,也反映了电商平台在商品监管上面临的压力。
「双十一」期间,为了刺激消费,各大电商平台都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优惠活动,白酒产品也加入了这场价格战,尤其是在「百亿补贴」频道中,许多白酒的价格都非常诱人。然而,正因为价格过于低廉,这些白酒的真伪和货源渠道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。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虽然电商渠道的销售额仅占传统渠道的10%左右,但其价格对传统渠道的影响却不容小觑。他以五粮液第八代为例,在某电商平台的「“百亿补贴”」频道中,其价格在11月4日仅为790元/瓶,但到了11月13日,价格就上涨到了848元/瓶,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。
电商平台的补贴和引流策略,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既能斩断阻碍消费的藩篱,又能带来潜在的危机。一方面,巨额补贴和巧妙的引流策略,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消费者,激活了市场的活力,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。然而,这繁荣的景象之下,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。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约束机制,这些策略就可能成为滋生假货的温床,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,最终损害消费者的权益,扰乱行业的正常生态。五粮液此次的打假行动,正如同一声响亮的警钟,振聋发聩,是对这种乱象的有力回击。它不仅能保护消费者免受假货的侵害,更重要的是,它唤醒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,促使电商平台加强自律,完善监管机制,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。这就好比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净化风暴,涤荡污浊,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行业和所有消费者,一个更加健康、透明、有序的市场环境将在风暴之后逐渐显现。
五粮液打假事件一出,网友们炸开了锅,各种声音此起彼伏。有人质疑五粮液如果真的发现假酒,为何不直接提告,而是选择发布告知书?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?也有人现身说法,表示自己曾在电商平台购买过多瓶五粮液,无论是从包装还是口感,都与正品无异,怀疑五粮液此举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高价酒。更有网友直接点名某多多「“百亿补贴”」的五粮液,暗指其售假嫌疑。当然,也有不少谨慎的消费者表示,购买高价酒还是要选择官方旗舰店或线下实体店,才能保证正品,规避风险。在他们看来,除了这些渠道,其他平台的商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,令人不敢轻易下手。